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 (電子書)

NT $ 154


『在陰影與痛楚中閃耀的紅鼻子,為了「找回每個人的笑容」而存在。』
★鏡文學×尖端出版首度跨界合作
★金漫獎常勝天后‧柯宥希(顆粒)×影視編劇‧逢時聯手出擊
★台灣真實特殊職人故事改編
【故事簡介】
17歲的女高中生筱涵,因為逃避醫院病房死亡迫近的氣氛,錯過了見妹妹最後一面的機會。
懊悔的她終日待在醫院長廊徘徊,直到遇見戴著紅鼻子的小丑醫生,筱涵似乎找到了自己
能夠彌補的方式——她想要加入小丑醫生的培訓行列,把歡笑帶給更多生病的孩子。
但醫院中的生離死別、訓練的壓力,筱涵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夠承擔這一切,順利結訓?
【人物簡介】
◎女主角:陳筱涵─17歲品學兼優的女高中生,個性認真、理智,功課很好,
對自己要求高,期許自己是好姊姊跟好女兒。因為妹妹罹患先天心臟病,因此
她不曾給家裡添麻煩,功課也從沒讓父母擔心。
◎男主角:李宇光─戲劇系大四學生,性格開朗、陽光,跟女主角參加小丑醫生
培訓期間,一直溫柔地給予鼓勵。
【序──柯宥希(顆粒)】
為了更瞭解小丑醫生,我和逢時老師與鏡文學的編輯一大早到某間兒童醫院,跟著
兩位小丑醫生執行任務。我們不能進病房,只能在門外靜靜的用耳朵聽著小丑醫生
如何和病童玩耍的聲音,他們要注意每個孩子不同的病況,要評估每個孩子可以承受
怎樣的表演互動,甚至每個人都有不同專屬的表演。
他們每打開一扇病房門,就得戰戰兢兢的過不能失敗的關卡,我不知道這要承受多少
壓力,這真的不是單純的與孩子玩耍啊!
就這樣,我只是跟在小丑醫生的後面觀察兩個小時,已經身心俱疲,但這樣需要體力
腦力的工作,他們還要繼續到下午。
我曾看過一段影片的訪問,片中媽媽的笑容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那個笑容猶如他的孩子
病好了一般,但其實她的孩子已經成為天使了。
她笑著說:因為有小丑醫生陪伴,他的孩子找回自己是孩子王的自信,對於死亡也不再
那麼懼怕,甚至能安慰媽媽不要難過。我相信她那樣充滿能量的笑容是孩子給她的,而
小丑醫生則先幫那孩子找回笑容。
「找回每個人的笑容」小丑醫生就是為了這個而存在的。
感謝老天爺~雖然我無法成為小丑醫生,但很高興有機會能畫和小丑醫生有關的漫畫,
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職業,給予更多關注,讓我能為社會盡一份微薄的心意。
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看這本漫畫喔~(招手

【序──逢時】
小丑醫生的魔法─很小的時候,很疼我的爺爺罹患血癌,住在榮總醫院。媽媽是主要照顧者,
連帶我也常常待在醫院,因為爺爺年紀很大,一輩子的個性都非常倔強,大家擔心他不肯
接受治療,說好要一起串通,欺騙爺爺只是小病,很快可以回家。
可是整個病房的氣氛很凝重,所有罹患癌症的病患都住在一起,我們很擔心瞞不住爺爺。
但血癌晚期的爺爺出乎意料的體貼子女,到臨終時都沒有詢問我們,他為什麼要住在醫院?
他接受痛苦的化療,不斷地嘔吐跟虛弱下去,直到最後返家過世。我想爺爺應該知道實情,
但他以他大男人的方式,反而撐住了所有家人。
只是那段回憶,成為我後來很多年的噩夢。我總是夢到走不完的長廊、一間又一間空無一人
的病房、還有滿是血的醫院浴室。那段陪著爺爺離開的回憶,變成了大家都不願想起的時光。
當然在那麼多年以前,對於臨終安寧與病人心理,應該都不是醫療上首要著重的目標。
只是當我第一次跟著紅鼻子協會的小丑醫生們,到兒童醫院進行表演時,我心中的那段回憶,
竟然被撬開了縫隙,有一些歌聲跟顏色鑽進來。在小丑醫生的一一探訪病房時,好多的孩子
好興奮,他們大笑、奔跑,跟沒有生病的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他們還是擁有笑、想像力、
玩耍的能力。
當小丑醫生們出現時,醫院一瞬間被魔法改變,從鬱悶的病房成為遊樂園,大人小孩都可以
玩在一起。他們揮手離開時,孩子們的不捨也同樣讓人揪心,讓人理解到孩子有多麼需要
這一小段的歡樂時光。
身體上的病痛很難治癒,但心裡的傷痕也同樣難以療癒,從撰寫這段故事中,我觀看小丑醫生們
培訓、探訪、演出,也跟他們訪談,聊每一位小丑醫生之所以在這裡的原因,我寫完了這個故事,
也從中再次面對自己的回憶。醫院是治療的地方,但小丑醫生們改變了醫院的顏色與氣氛,也讓
病人與家屬們有機會,在若干年後,以更繽紛的方式,來回憶這段待在醫院的時光。
如同這個故事想說的。
我們應當把握每一次說再見的機會,即使是最後一次。

【序──鏡文學】
台灣不乏好故事,只待人挖掘以及耐心地孵育。
《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是鏡文學首部自行開發的漫畫作品。我們透過同集團鏡週刊
的媒體資源挖掘真實職人故事題材,由一篇關於「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創辦人馬照琪的報導出發,
借重了尖端出版對於漫畫內容長年的開發經驗以及少女漫畫天后宥希老師的鼎力相助,再加上鏡文學
編劇團隊的努力,最後產生了這部作品。
《小丑醫生》是一個源於在地的成長療癒故事,這些穿梭在醫院各個角落的小丑醫生們,在病童、家屬們
最需要心靈慰藉的時刻出現,成為他們的「笑容特效藥」,伴他們一起玩樂、一起歡笑,舒緩漫長治療中
的疲勞,鼓舞孩子們的同時,也為小丑醫生本身帶來更多成長,支持他們邁向每一段旅程,打開一扇又一扇
病房大門。
然而就如同故事中的小丑醫生,一場演出要經過數月紮實密集的訓練,才能圓滿成功。一部作品的誕生,
則是來自許多人的努力與幫助。萬分謝謝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的馬照琪理事長、慧潔秘書長、家沁,
以及每一位接受我們訪談的小丑醫生,他們持續致力為在醫院的孩子們找回笑容,並且傾力協助我們進行
田調採訪、實地觀察。
我們相信故事是有力量的,不僅能夠帶來歡笑,亦能撫慰人心。鏡文學將持續挖掘台灣在地有趣、動人
的故事,而在讀者需要依靠或歡樂時,讓這些故事為你們帶來繼續往前的動力。
希望你們會喜歡這個故事。


紅鼻子 故事 筱涵 培訓 遊樂園 文學